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牛寨谒汤元帅 元 · 胡天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函谷门开隼脱鞲,独携霜骨傲穷秋
故无六祖三间屋,羞上元龙百尺楼
老褚独怜胜翠被,布衣犹待解貂裘。
明朝拟访林边,还许吟驴借我否。
六祖法宝坛经和程衡帆东坡南华寺 清 · 王文治
 押霰韵 出处:梦楼诗集卷十四
初祖来震旦,教外开生面。
南能椎鲁人,直入佛知见。
贤劫去来今,太虚过闪电。
坛经偶流传,亦恐文字眩。
莲须火里栽,钢向柔中鍊。
神会恃聪明,难免吾师谴。
我欲参曹溪白足踏冰霰。
结习笑未除,依然携笔砚。
华亭百咏 其七十九 南庵(堂壁有六祖画像) 宋 · 许尚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施水功成后,眈眈梵宇深。
升堂瞻貌象,默会祖师心。
南华(清黄登岭南五朝诗选》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二题作《谒六祖真相》。 ) 明 · 王弘诲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卓锡泉边护法龙,宝坊丛里振南宗。
寻师一叩西来意(来,明陈是集《溟南诗选》卷二作“方”。),云在青天鹤在
猴脑忏(劝戒人禁食猴脑。)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俗丰筵馔,烹饪既精,嗜品奇诡,乃有蛇羹猫脍之制。又喜生食猴脑,其法席穴一孔,梏猴头使不动,以锤猛碎脑骨,众客匙取食之。浆血流离,哀惨迫切,举坐不欢,猴乃无罪而受极刑。曰:「是所以待贵客也。」问:「何不杀而食之?」曰:「活者味较佳耳。」善哉我不忍闻,哀哉我欲无言,作《猴脑忏》。
天生万物厚人类,五谷六畜充胃肠。
江海兼味鱼盐利,五湖虾菜佐糇粮。
翠釜驼羹金盘脍,羊羔美酒乐未央。
取之以时非为暴,杀之有故无不祥(古礼: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鸡豚。)
阿私自天人为贵,此理非安殊徬徨。
南州钜室不为足,方丈食前犹怏怏。
日费万钱难下箸,必得奇味餍新尝。
蛇羹猫脍何足数,异哉生盬猴脑浆。
牵猴上堂嗾叩首,薙削毛发令头光。
亦知就刑泪如绠,惊魂觳觫声凄惶。
宾主踞案恣大嚼,金锥碎骨脑飞扬。
浆翻雪白血溢赤,髑髅模糊如子璋
俄顷脑尽身犹活,哀号展侧不得僵。
杀而烹之亦已甚,生啖鲜割我心伤。
屠门凶恶乃至此,云以嘉肴佐飞觞。
两间生物皆偷息,物与人兮何差别。
当筵支解誇异味,一席兼金媚上客。
坐中他客非土著,掩袂悲伤争避席。
口舌之娱但方寸,忍处极刑恣惨切。
吾闻食者且作呕,吾闻谈者多变色。
芒刺在背寒欢娱,骨鲠在喉增怆恻。
此风出自富豪伧,穷侈极欲炫饕餮。
君子庖厨宁有此,暴殄至此觇物极。
始作俑者有名姓,及身而斩族诛灭(食猴脑始于尚可喜之子,性暴虐好杀,袭爵后狂悖益甚,卒以腰斩族诛。)
近年人祸满寰宇,流血南海斯为烈。
鸦军飞渡鬼夜哭,肝脑涂地遭寸磔。
兹土三年如倒悬,炮烙汤火今犹昔。
流亡逃徙逾千万,连城列郡但壁立。
兵革所至荐饥馑,饿殍相望无人迹。
万钱升米绝炊烟,千金一脔娱清夕。
野屋析骸人相噬,朱门酒肉鬼瞰室。
灯传岭南疑佛性(《传灯录》六祖岭南,五祖告诫语。),书戒难逃自作孽。
含生物命岂微细,盍体天心回浩劫。
吁嗟乎,竹里行厨携杯盘,生吞活剥何心肝。
徒令谈笑成呜咽,生有车公亦不欢。
奉圣念老得法于大通禅师游行十年归以其法接引晋人北湖见而喜之赠一绝句 北宋 · 吴则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从教白浪长浮天,脚跟饱踏吴江船。
晋人初不知,拍手施与龙山禅。
题双林心上人所藏十画 其八 六祖葱岭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四十五○第二十一
菩提非树镜非台,衣钵相传一笑开。
庾岭归来弹指顷,本来无住亦无来。
玄沙广录序元丰三年闰九月1080年9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佛学最为多涂,而禅尤多病。
唐之盛时,南北更相诋訾,而北禅浸微,逮今可见者千有馀家,皆六祖之所自出。
近世言禅尤盛,而云门、临济独传。
上自朝廷学士大夫,其下闾巷扰扰之人,莫不以禅相胜,笃好而力探之,亦皆得其髣髴。
故古今禅者,其微言绪论,有见于笔墨之间,收索殆尽。
玄沙备师,名遍四海,为禅者宗。
余守此且二年,求其全编不可得,晚得五六断缺不完之本,畀僧校之,合为一书,虽有未具,十已得七八矣,因命玄沙僧刻板,以行于世。
宗一大师师备福州闽县人,俗谢氏,咸通初芙蓉山义通上人,事弘照大师
久之,往钟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足戒,雪峰大师尝曰:「备头陀,再来人也」!
曰:「何不出游诸方」?
对曰:「初祖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初住玄沙,光化初王审知请为安国开山,学者从之,尝七百馀人,慧球、琛,皆其高弟。
审知赐紫袈裟、宗一之号。
开平二年十一月示灭,年七十有四云。
元丰三年闰月二十七日序。
按:《玄沙师备禅师广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二册。
上春十日舟发韶州杂咏十二首 其八 戊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尚烦武敕护山庭,地胜尝闻水亦灵。
腰石偶然楚粤合,额碑何处刘铭
九条织就传金缕,四一装成补帝青。
多事庄渠劳剖击,锡端未卓本泠泠南华柳子厚刘梦得碑皆不存,独唐武则天墨敕尚在。又湖北黄梅东禅寺六祖坠腰石,而此寺亦有之。寺又有九条屈绚衣、魏庄渠所碎钵,今以漆固之,寺志称即四天王所献者。释典云:四天王各献一钵于佛,佛以手叠钵曰:「一即四,四即一。」)
汪玉山送仲上人游六祖塔诗次韵 南宋 · 韩淲
五言绝句 押灰韵
玉山四句偈,看了百千回。
不是为送僧,不是为寻梅。
偈颂并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其一 五代 · 居遁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禅门所传偈颂,自二十八祖止于六祖,已降则亡,厥后诸方老宿亦多为之,盖以吟畅玄旨也。非格外之学,莫将以名句拟议矣。洎咸通初,有新丰白崖二大师所作,多流散于禅林,虽体同于诗,厥旨非诗也。迷者见之,而为抚掌乎。近有升龙牙之门者,编集师集,乞馀序之。龙牙之嗣新丰也,凡托像寄妙,必含大意,犹夫骊颔蚌胎,炟耀波底,试捧玩味,但觉神虑澄荡,如游寥廓,皆不若文字之状矣。且曰:鲁仲尼温伯雪子,扬眉瞬目,何妨言语哉!乃为之序云耳。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体得(《景德传灯录》卷二九作「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景德传灯录》作「亦」)休。
赠礼佛名者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
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泽州灵泉院记905年7月16日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严饬祠宇。
非欲侈于自奉也。
盖不崇不侈。
无以耸动偫品。
俾坚向善之心耳。
况帝梦可徵。
华缘已熟。
山川神祗。
罔不荐款。
故自京邑以及遐裔。
胜槩相望。
皆奠厥居。
中条发于蒲。
趋于艮。
杰出而为太行
天坛不得不冠。
盖华嵩。
争勍日观也。
北川壑会流。
盘郁粹。
自高平西顾。
以至灵泉极矣。
泉之为灵。
非惟利物。
亦当滋润所及。
不育毒螫也。
其院东向显豁
亘为大川
端门洞辟。
正与旭日相迓。
岂梵书所谓震旦者。
此其證哉。
且有为无为。
于我不碍。
弛之则若涸其中。
用之则必滂其外。
皆克固其源。
乃能动而必济也。
今禅宿洪密长老
俗姓刘氏
本儒家子。
早诣石霜
契其大旨。
烦而不挠。
简而必周。
初自清凉历览至是山。
乃创林栖之所。
太尉李公驻军高平
首资葺构。
远近道俗。
莫不归向。
今蒲芮陇西左揆
常因题纪。
亦备赞扬。
则密公之道益光矣。
凡制经楼斋堂共一百馀间。
又塑罗汉洁刻之相。
以渐化服。
而后日集方丈。
敷演上乘。
江汉北渡。
以至魏晋之交。
其俗坚悍难诱。
今则悉为佛人矣。
且善教童孺者。
虽指摘其书。
而必以言反覆晓谕。
当自释然。
若典教积于前。
笞挞骇于侧。
彼将窜匿之不暇。
讵肯说而从命哉。
刑书也。
经诰誓也。
禅乃诱劝之宗。
先驯其性而后入人者耳。
故其道至隐。
其功至博。
不可废也。
常念畜役之外以逮佣隶
虽豢养至丰。
莫不苦于受制。
殊不知羁鞅之劳。
或能避免
而方寸之内。
不形不声。
牙孽牢萌。
托其力者。
愈不能争。
以此沦陷死生之域。
绵劫不能自脱。
其苦何如哉。
噫。
苟非三世之尊。
夷山斡海。
六祖亲授。
捩其钳𮡧。
长老继作。
磨昏抉瞆。
则彼爨膏镬而勇于自浴者。
虽糜烂其身。
犹未悔也。
今乃聚其徒。
侈其居。
永为一檀施之会。
且俾其福慧皆殖。
然则密公之积。
焉可抑没哉。
耐辱居士病且死。
不忍其门人慧依慧海之勤请也。
直纪所行。
惟以漏略为愧云。
天祐二年岁次乙丑七月望日记。
楞伽经序 北宋 · 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佛法金汤编》卷一三、《金山志》卷一○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
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
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省解。
于是有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
于动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击而得之矣。
故云门至于骂佛,而药山至戒人不得读经,皆此意也。
由是去佛而谓之禅,离义而谓之玄。
故学者必诋禅,而讳义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为用也。
且禅者,六度之一也,顾岂异于佛哉!
之奇以为禅出于佛,而玄出于义,不以佛废禅,不以玄废义,则其近之矣。
冉求问:「闻斯行诸」?
孔子曰:「闻斯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
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岂有常哉?
救其偏而已。
学佛之敝,至于溺经文、惑句义,而人不体玄,则言禅以救之;
学禅之敝,至于驰空言、玩琦辩,而人不了义,则言佛以救之。
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
昔达磨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
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
至五祖,始易以《金刚经》传授
六祖闻客读《金刚经》,而问其所从来,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五祖山来。
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成佛矣」。
则是持《金刚经》者始于五祖,故《金刚经》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无传焉。
今之传者实自张公倡之。
之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楞伽》因缘。
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一日,入琅邪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伽经》也,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其始神先受之甚明也。
之奇羊叔子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谓之:「汝初无是物」。
即自诣邻人李氏东园桑木中探得之。
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
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为李氏子也。
白乐天始生七月,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
九岁暗识声律。
史氏以为笃于才章,盖天禀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
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能算之矣。
然以沦于死生,神疲识耗,不能复记,惟圆明不昧之人知焉。
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耳目,则其前身曾为大善知识,无足疑者。
其能记忆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
故因读《楞伽》新经,而记其因缘于经之端云。
按:《楞伽经通义》卷一,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五套第三册。
南华山1279年5月18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东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寺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自注:六祖禅师真身,盖数百年矣,为乱兵刲其心肝。乃知有患难,佛不免,况人乎。)
仙佛之孝十首 其七 六祖新州人常卖薪养母后传五祖衣钵)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新州在何处,有个养亲人。
一旦成佛去,那知昔卖薪。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
佛以甚深微妙法,广为一切众生说。
有能悉发菩提心,究竟得成无上道。
彼有受持读诵者,其福不可更称量。
七宝满尔河沙数,以用布施得福德。
而比(徐本作此)福德犹为多,况吾大慈大愿师,常悯众生堕恶道。
假此持经功德海,能免世间一切苦。
有大长者号宰官,书写读诵不少懈。
旃檀香及薝卜花,供养恭敬常作礼。
忽遇黑风吹船舫,将随那刹诸鬼国。
仓惶取是受持经,投诸江流没巨浪。
须臾风定夜色霁,达旦悉得大快乐。
平明篙师有妇妻,忽言汲水得巨轴。
金书贝叶与巾绣,无一毫毛有坏相。
有如金刚不坏身,经大水聚性不灭。
拾尘数劫有时尽,而是功德终无穷。
众生信心不坚固,未尝闻此殊胜事。
用是稽首无上尊,愿我诸佛常加护(以上同上书卷六四)
按:复州司法参军大梁杨奉觌尝手书曹溪六祖大师所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义,将来内心了见自性,而其持经功德亦复胜妙,不可思议。岁在癸酉冬十有二月杨侯以事至钱塘,舟至长卢,忽遇大风,几不得济,亟取是经投之江中,而风恬浪止,因得免焉。明日篙师之妇汲水得经。经不沾濡,字画如故。呜呼,异哉!世所未闻也。杨侯归自钱塘,语余以此。余心固异之,其后出经以示,信然。于是稽首归依,合掌恭敬而说偈言,无亦将使闻者为之动心,知如来说是经利益,一切是真实语,非诳语者。而六祖大士传佛正教,契佛心宗,重为宣说秘密章句,驱除世人邪见妄解,如云雾月出,光明自现,又能降服一切,使江河海岳天龙夜叉皆大欢喜。况杨侯归依佛法,信受不疑,心不退转,未尝暂舍,宜有是事,以传永久。越明年秋九月竹坡居士书于妙香寮。
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晚唐 · 陆希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自文宗朝。
大沩山大圆禅师居士养道。
曹溪心地。
直指示学人。
使入元理
天下云从雾集。
常数千人。
然承其宗旨者。
三人而已。
一曰仰山
二曰大安。
三曰香严。
希声顷因从事岭南
仰山大师洪州石亭观音院
洗心求道。
言下契悟元旨。
大师尝论门人。
希声为称首。
大师自石亭入东平
希声府罢。
冒暑蹑屩。
礼辞于岩下。
违师仅三十年。
师归圆寂
今者门人光昧专自东山来。
请予以文铭和尚塔。
予顷在襄州
有香严门人请予为香严碑。
己论三人同体异用之意。
其辞曰。
仰山龙从于江西
大安雨聚于闽越。
香严霰䨳于南阳
皆寻流得源。
同出异名之谓也。
达道者皆以为确论。
西域秘记。
达摩入中国。
当有七叶。
草除其首是也。
仰山韶州人
俗姓叶氏
仰承六祖
是为七叶。
曹溪心地。
拨去文字。
不使染着。
大师即以曹溪元旨印于大教。
莫不元符。
曹溪所云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圆明变化。
不可揆测。
此所谓一体异用者。
予以香严碑内巳曾论三师之旨。
故不得重言。
以俟知者。
今略解释。
以为塔铭。
大师法名慧寂
仰山日。
法道大行。
故今多以仰山为号。
享年七十七。
僧腊五十四。
国师忠和尚得元机境智。
曹溪心地。
用之千变万化。
欲以直截指示学人。
无能及者。
而学者往往失旨。
扬眉动目。
敲木指境。
递相效敩。
近于戏笑。
非师之过也。
然师得曹溪元旨。
传付学人。
虽与经教符同。
了然自显一道。
合离变化。
所谓龙从者也。
大师元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生。
中和三年二月十三日入灭。
大顺二年三月十日敕号通智大师妙光之塔云尔。
乾宁二年三月一日
力病撰铭曰。
六用如如。
合于太虚。
四大无主。
当归享土。
以家为塔。
终古永乐。
千载之后。
灵光照灼。
皎如晦行书后山五诗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皎如晦陈后山《送宝讲主》,云「暂息三枝论」,恐「枝」字不当从木。
支,姓也,天下博知莫如三支:谦、亮、谶也。
从木有据乎?
抑笔误耶?
下云「重参二老禅」,指赵州临济也。
「二老曹人宝」,亦曹人公在曹归徐时也。
皎作「二祖」非是,盖初祖至六祖自有名。
「三支」对「二老」最切。
半山老人每以方语对方语,梵语对梵语,后山用是道也。
功德寺佛菩萨等改名御笔重和二年正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寺院已改为宫观,诸陵佛寺改为明真宫,臣庶坟寺改两字,下用黄箓院。
自合设礼,合掌和南不审,并改作擎拳稽首。
赐天尊服,仍改塑菩萨、罗汉,并改道服冠簪。
佛封大觉金仙,文殊菩萨封安惠文静大士,普贤菩萨封安乐妙静大士,泗洲大圣封巨济大士,双林傅大士封应化大士,初祖达摩封元一大士,二祖封同慧大士,三祖封善明大士,四祖封灵大士,五祖封静心大士,六祖封德明大士,永嘉速觉封全德大士。
经文合改佛称金仙,菩萨称仙人,罗汉称无漏,金刚称力士僧伽修善
铜像不纳,并许改塑。
僧已降诏为德士,所有寺院拨放、试经、进疏、度牒,并改作披戴为德士。